Baby Clear Room logo

空污專題 聯絡我們 產品QA 醫生限定-體驗活動
居家無塵室介紹
餐廳無塵室 客廳無塵室 臥室無塵室 嬰兒無塵室 廚房無塵室 浴室無塵室
立即預約
perm_identity
  1. Home
  2. 空汙快報
  3. 夜市的香味,可能也是微粒的味道: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研究揭露「住夜市 600 公尺內、孩子肺功能較差」

夜市的香味,可能也是微粒的味道: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研究揭露「住夜市 600 公尺內、孩子肺功能較差」


2025-08-15 10:45

你或許也有這種畫面:黃昏一到,夜市拉開鐵門,烤肉煙、鍋氣、機車排氣交織成一股「台式香氣」。但對住在夜市旁的家庭,尤其是家有國小生的爸媽,這股香氣可能不是喜訊——它其實在孩子的肺上,留下可量化的痕跡。用比較白話的說法:這就是典型的夜市空氣污染情境;PM2.5/PM1、CO₂、TVOC 等指標在晚間攤販與車流最熱時容易升高,長期下來會反映在兒童肺功能上。

研究是怎麼做、看到了什麼?

這不是捕風捉影,而是發表在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JESEE)的台灣團隊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等單位,針對高雄某夜市周邊 58 戶家庭,在「開市日」與「休市日」分別以即時監測設備量測室內污染物(含 PM₁、PM₂.₅、PM₁₀、CO₂、CO、NO₂、SO₂、臭氧、TVOC、細菌、真菌),並替住在這些家庭的孩子做肺功能檢查。結果清楚到不能再清楚(這是一個結合即時監測、開市/休市對照與距離暴露分析的設計):

  • 開市日室內的 PM₁、PM₂.₅ 濃度顯著高於休市日;
  • 家距夜市小於等於 595 公尺的孩子,肺功能顯著較差(和距離更遠者相比);
  • 同距離帶內的家庭,CO₂、CO、SO₂、TVOC、PM₁₀ 也偏高,與較差的肺功能並行出現。(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這些結果很快登上國內外媒體:中央社、Taipei Times 與 Taiwan News 都以「夜市污染會傷害鄰近孩童肺功能」為題做了報導;重點一致——夜市活動的污染可「滲進」周邊住家,不是只停留在攤位上空。(中央社英文新聞、台北時報、台灣英文新聞)

為什麼偏偏是小孩受影響最大?

「同樣的空氣,小孩吸得比較虧」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兒童氣道較細、每分鐘呼吸次數高、離地面更近(離廢氣與油煙的濃度層更接近),要是長期暴露在細懸浮微粒(PM₂.₅)與複合污染物環境,肺功能成長會受阻,影響常比成人明顯。這與公共衛生領域的一致觀察相符:空污與兒童健康風險密切相關。 特別是在敏感族群——像是氣喘兒、過敏體質——接觸油煙氣膠與超細懸浮微粒(PM1)時,兒童肺功能的變化更容易被偵測到。

把這些背景放回夜市研究,脈絡就清楚了——夜市營運造成的外部排放(油煙、燃燒排放、車流)會透過開窗、門縫、管道、負壓等路徑進入住家;當居家通風條件不理想、或晚間長時間開窗時,孩子在室內也會「同步吸進」夜市活動帶來的污染。

台灣早有法規,怎麼看這個發現?

先說結論:這篇研究不是在「抹黑夜市」,而是在提醒「住宅區與夜市的交界,可能是 IAQ(室內空氣品質)治理的盲點」。而好消息是——台灣其實早就有工具箱。(室內空氣品質 IAQ 的CO₂ 1000 ppm、PM2.5 35 μg/m³、TVOC 0.56 ppm等數值,正好提供夜市周邊居家空氣污染的對照語言。)

法規節錄(該內容節錄自 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室內空氣品質標準》FAQ)
室內空品 9 項指標與標準包括:
CO₂:1000 ppm(8 小時平均);CO:9 ppm(8 小時平均);甲醛:0.08 ppm(1 小時平均);TVOC:0.56 ppm(1 小時平均);細菌:1500 CFU/m³(最高值);真菌:1000 CFU/m³(最高值;室外比值≤1.3者不在此限);PM₁₀:75 μg/m³(24 小時);PM₂.₅:35 μg/m³(24 小時);臭氧:0.06 ppm(8 小時)。(台北市政府)

再補一段你可能更熟悉的標章語言:

自主管理標章門檻(該內容節錄自 環境部 IAQ 自主管理「優良級」規格)
針對兒少活動空間,CO₂ 需達 800 ppm 以下、細菌 **≤ 800 CFU/m³(或 500,依級別)**等條件,方可取得認證與展示。(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專區)

換句話說,台灣早在 2011 年公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2014 年起分階段強制,比多數國家更早把「室內」當成公共健康前線;現在夜市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情境驗證」:當外部污染源夠近、夠強,室內也會中鏢。(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專區)

放回日常:住夜市旁,什麼情境最容易踩線?

  • 「夏夜長開窗」+「下風處」:夜市位於常見風向的上風側,你家在下風側;油煙+車流尾氣沿街道湧進,室內 CO₂、PM₂.₅ 同步抬頭(研究在近距離家庭觀察到相似現象)。(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 「騎樓攤位」+「樓上住家」:一樓油煙直對騎樓排出,上方 2–4 樓若門窗朝街、窗邊無密封條,內外氣體交換頻繁。
  • 「回家先開冷氣、關窗」但「廚下換氣不足」:內部 CO₂ 快速上升,與外源 PM 疊加,形成高 CO₂ × 高 PM 的雙重壓力(研究在近距離家庭看到 CO₂ 與 PM 一起偏高)。(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以上不是教條,而是幫你把研究讀成生活情境——讓「怎麼會這樣?」與「研究說了什麼?」可以走。

這篇研究在政策上的含義

  • 都市設計與攤販管理:夜市屬「機動性高密度排放源」,但鄰近常是住宅混合區。研究提示**「住商混合」配置需加計「晚間排放峰值」**,而不是只看白天交通量。(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 社區型 IAQ 監測:有別於單一場域稽查,以街廓為單位的「社區 IAQ」更符合夜市情境;研究方法(開市/休市對照、距離分層)可直接參考。(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並可延伸為社區 IAQ 監測網、熱點地圖與即時看板。
  • 兒童健康優先:以兒少活動空間為優先治理對象(學校、安親班、社區教室等),用 800 ppm 的門檻溝通風險,語言更直覺。(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專區)

小結:把證據落地到台灣的日常

這篇 JESEE 的台灣研究把一句老話講成了數據:「好吃的夜市、也要好好的空氣。」它證明夜市外排會穿牆而入,而孩子的肺功能是最敏感的指標之一;同時也提醒我們,室內空氣品質不是關起門就能解決,城市規劃與社區治理都要一起上場。(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這篇 JESEE 的台灣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務實而清楚的訊號:夜市營運產生的排放會穿牆而入,讓距離約 600 公尺內的家庭在開市日承受更高的室內 PM₁/PM₂.₅,而孩子的肺功能也可測得差異。這不是在與夜市對立,而是把科學帶進日常——把『好吃的熱鬧』和『好呼吸的安全』一起留下。台灣已有完整的室內空氣品質法規與兒少空間指標,下一步是把監測與管理從單一建物延伸到街廓:比照研究的『開市/休市對照』與『距離分層』,建立夜市周邊社區的 IAQ 常態監測,讓家長與店家都看得到數字、看得懂風險。當證據與治理接軌,夜市會不只香,還更安心。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專區)這也是把高雄夜市的故事,轉譯成每一個社區都看得懂的室內空氣品質(IAQ)與PM2.5管理題。

主要參考

  • Zhang JL, Wang T-N, Lin P-C, et al. Impacts of night market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lung function of children in nearby households. J Expo Sci Environ Epidemiol.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5-03-20. DOI: 10.1038/s41370-025-00755-5.(原文與方法、結果重點)(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
  •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9 指標與數值),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常見問答(摘錄數值用於文中對照)。(台北市政府)
  • IAQ 自主管理優良級規格(兒少空間 CO₂ 800 ppm 等,摘錄於文中)。(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專區)
  • Focus Taiwan、Taipei Times 等對該研究的新聞摘要(國內外媒體報導一致性)。(中央社英文新聞、台北時報)
回列表頁
support_agent 線上客服 medical_services 免費體驗
support_agent 線上客服 medical_services 免費體驗

236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四段51號8樓
[email protected] +886-2-7715-8588

Copyright © 2025 addwii Clean Room
隱私權政策 使用條款 銷售及退款 法律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