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兒童蕁麻疹 醫師:症狀治療比找病因重要 | 最新消息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大人和小孩皆有可能得到,依據症程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六週為界),可分為急性與慢性蕁麻疹。臨床症狀為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粉紅色、大小不一的膨疹,發作部位不固定,大多伴隨著明顯的搔癢,偶而還會有紅腫、灼熱感,皮疹通常能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搔抓則會使得膨疹消退較慢,然而大部分持續時間不超過24小時。會造成蕁麻疹發作的機轉是皮膚的肥大細胞受到刺激,釋放出組織胺,造成皮膚表淺的血管擴張與滲透壓增加,但肥大細胞的刺激來源不一定是過敏原,也不一定由食物引起,舉凡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灰塵與塵蟎等過敏原、食物/食品添加劑/人工香料色素、藥物、昆蟲/動物接觸、空汙/冷熱溫差/陽光/局部壓迫等等)以及內在的因素(情緒壓力、體質因素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蕁麻疹的發生,一般而言,急性蕁麻疹通常是源自於外來因素。
面對兒童蕁麻疹,「症狀治療」相較於「尋找病因」重要,西醫通常規則服用抗組織胺,有時會短期搭配口服類固醇藥物,病情即能改善或是痊癒。曾有歐洲大規模研究指出,兒童急性蕁麻疹的病因40%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9%是藥物引起、1%是食物引起,50%則是原因不明,故在發作時檢測過敏原通常是徒勞無功,且不一定會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