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國內門診出現罕見情況:新冠、流感、副流感與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幾乎同期活躍。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單週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曾從 2 萬人激增至 6 萬多人次,而同時期多種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導致門診空間高度混雜的防疫環境產生隱形風險。
臨床觀察指出,在未做候診分流、共用兒童遊戲區與無適當空調換氣的診所或候診室中,飛沫與氣膠混合環境下,病患極易交叉感染多種呼吸道病毒。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指出,因呼吸道症狀就診的人數成長約 3 成,許多患者甚至同時感染多種病毒,且出現家庭群聚現象。
杏安診所在臉書也指出,今年冬季流行含 RSV、腸病毒的多重感染潮,指出空氣混流為交叉感染的推手之一。
COVID‑19 初期,約 44% 的患者為院內感染,醫護感染率達 33%;SARS、MERS 的相關比例則約為 36% 及 56%。疫情期間,一家中國軍醫院 ICU 爆發碳青黴烯耐藥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群聚案,共 36 位感染者受到影響,研究指出其因屢次開關 ICU 門與空調壓差造成密閉空氣循環所致。
這些案例說明,若診所缺乏有效的空氣品質管理與動線分流,就有可能成為多種病原的傳播溫床。
診所作為門急診與社區醫療的前線,不僅人流密集,更可能成為多病毒共流的交叉感染熱點。沒有完善的分流、通風與清潔措施,這些診所甚至可能在不知情中放大傳播風險。即便你們提供居家無塵室方案,醫療現場的預防佈局仍不可忽視,這篇文章可協助提醒醫療與管理者,將診所的風險納入整體空氣質量與流行病防控規劃中。
疾管署 2025 春季呼吸道病毒監測週報🔗 https://at.cdc.gov.tw/H73G29
Uho 優活健康網/中央社報導:黃建賢醫師指出「就診人數增加逾 3 成,患者多重病毒交叉感染增多」🔗 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937.html
杏安診所 Facebook 貼文:RSV 與腸病毒多重共流,空氣混流可能為推手🔗 https://www.facebook.com/sinanclinic/posts/1004243651727317
COVID‑19、SARS、MERS 院內感染比例資料(維基百科)🔗 https://awii.pse.is/7vs3zl
中國軍醫院 ICU CRAB 群聚感染事件報導🔗 https://www.uho.com.tw/tags-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