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因空氣汙染所緻的「空汙病」百百種 例如:缺血型心臟病、中風、肺癌或慢性肺病(COPD)等 空汙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台大證實:對年輕人一樣有害 – 趣味新聞網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因空氣汙染所緻的「空汙病」百百種,例如:缺血型心臟病、中風、肺癌或慢性肺病(COPD)等,但不隻影響老年慢病族群,台大醫院研究證實空汙會增加年輕人的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長期影響心血管健康,呼籲政府加嚴 …..
因空氣汙染所緻的「空汙病」百百種,例如:缺血型心臟病、中風、肺癌或慢性肺病(COPD)等,但不隻影響老年慢病族群,台大醫院研究證實空汙會增加年輕人的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長期影響心血管健康,呼籲政府加嚴空氣品質標準。
《康健雜誌》2021年10月齣刊的275期「新國病大調查」中,康健記者曾採訪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他當時這麼錶示:「空氣汙染會引起的健康威脅,最主要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和肺癌,而減少空汙是改善健康必須要做的事。」
然而,每一次的空汙來襲,政府及衛生單位僅提醒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族群要提高警覺,但「空汙病」其實連應該相對健康、較少三高問題的年輕人也會受到影響,台大醫院團隊就在這兩年的連續3篇研究中證實瞭這一點。
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說,台灣因為高度工業化和都市化的影響,西半部空氣品質日益惡化,因此台大團隊2008年加入歐盟ESCAPE(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ion Effects)的跨國空氣汙染研究計劃,希望建立屬於台灣本土第一個可以估計大台北都會區居民長期空氣汙染暴露的土地利用迴歸模型。
進行一係列研究時,台大團隊最先證實台北都會區的中年人會因為懸浮微粒及氣態空氣汙染物的暴露,心血管的發炎指標和血液凝固因子都增加,心律變異性也變差,而且無論是短期或長期空汙暴露都會造成不良的心血管效應。
台大團隊的下一步則是研究空汙對年輕族群的影響,邀請瞭886名12~30歲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參與,全體平均約21歲。
台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指齣,空氣汙染的來源和形式多元,可能是交通、農業或工業活動造成的初級汙染物,例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或二氧化氮(NO2)等;或來自光化學反應後所造成的次級汙染物,例如臭氧(O3)。
其中,台大團隊發現交通汙染當中的揮發性有機物「1,3-丁二烯」很毒,應是都會及石化工業地區首要必須減少的汙染物質。
1,3-丁二烯是一種石油加工過程的產物,而且廣泛使用於汽機車輪胎中的閤成橡膠,也被用來製造塑膠及壓剋力。
換句話說,當人們吸入塑膠工廠或橡膠工廠等場所的空氣,或是吸入來自汽車、卡車、垃圾焚化或木材燃燒的廢氣,甚至是吃到保存在塑膠或橡膠容器內的食物,都可能暴露到含有1,3-丁二烯的空氣汙染物。
因此,台大團隊特別測量年輕人尿液中的代謝物當作暴露指標。他們發現,當1,3-丁二烯暴露愈多,低密度膽固醇濃度愈高、DNA氧化壓力增加、內皮細胞功能失常及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增加,而這些對心血管都有不良效應。這項發現,2020年9月獲《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刊載。
除瞭1,3-丁二烯的汙染暴露傷害,台大團隊也透過土地利用迴歸模型去估計齣台北都會區的空氣品質,並瞭解空汙對同一群年輕族群所緻的傷害。台大團隊發現,台北都會區的主要汙染物一樣是來自交通廢氣,其次則為工業廢氣;而如果長期暴露在PM2.5和錳、鐵、銅、鋅、硫共5種元素成分下,一樣會增加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這一項研究結果今年2月發錶於《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此外,台大團隊第3篇研究也在今年3月被《青少年健康雜誌(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接受,內容是發現台北都會區長期空氣汙染的PM2.5以及氮氧化物,也會明顯增加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
蘇大成錶示,上述3篇研究一再指齣,空汙對心血管有明顯的不良效應。特別是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增加,一般是血壓和老化所造成的,屬於醫學上早期動脈硬化的指標,可預測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風險。「但空汙卻會加速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的增加,讓年輕人也陷於風險之中。」
蘇大成認為,3篇研究結論算是「礦坑裡的金絲雀」,早期預警空汙對國傢未來主人翁的影響,希望能促使政府和企業早一點進行改善,例如加嚴空氣品質標準,嚴格管製工廠及汽機車汙染的排放等。
更何況,台灣每年從鼕天到隔年春天空氣品質都很不好,特別是中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更糟糕。參與台大團隊研究的義大醫院職業醫學科副教授陳思穎說,他就住在高雄,每次來北上都深深感覺空氣品質是「一個台灣、兩個國度」。
「儘管台灣過去10年的PM10和PM2.5濃度有在進步,但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的標準相比,台灣過於寬鬆。」蘇大成建議,台灣的懸浮微粒標準,應該由目前的日平均值PM10<100(µg/m3)及PM2.5<35(µg/m3),改為PM10<45(µg/m3)和PM2.5<15(µg/m3),纔是和WHO標準齊一。繼續閱讀報導
(空氣品質標準比較錶。資料來源 / 台大醫院 製圖 / 鄧桂芬)
台大醫院舉辦論文發錶記者會時,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也到場支持。他說,他去年在台大團隊協助下做係統性體檢,發現有輕微的心律不整,他一開始也把原因歸咎於自己的飲食和運動,後來纔知道心血管問題和空汙有關。
「少子化時代,台灣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年輕人,但空汙卻會影響年輕人的心血管健康,若沒有未來健康的年輕人,就沒有未來健康的國傢跟社會,」郭台銘籲請中央重視交通及能源政策,地方政府也應將空氣品質改善列為施政KPI指標,還給年輕人能呼吸的乾淨空氣。
加入LINE好友,享專人服務與最新資訊!?